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今天推荐一个同学的朋友来公司应聘,结果在简历关就被刷掉了。在我看来这个女生的简历很不错,若干年四大经验,通过了注会、注税考试。

人力资源部的同事讲了几个拒绝的理由,除了岗位要求不太一致以外,他们还提到目前后台部门只考虑男性和已婚已育女性。回想起最近一些换工作的女性朋友的类似经历,性别歧视已经成为招聘环节的普遍现象,三十岁以后的自己前途一下子渺茫了许多。

记得以前有人讲过,刚毕业的几年里,女性容易比男性显得优秀,但是三四十岁以后在公司里面中层、高层的性别比例就会越来越失衡。此前我觉得这一现象更多是因为男性常常大器晚成,厚积薄发,而三四十岁以后的部分女性会更多选择家庭,适度放弃事业。

但从今天的经历看来,这个现象并不是纯粹的自然选择,而包括了很大程度的人为影响。如果招聘环境真的变成这样,我,和无数个未婚未育、已婚未育的“我”该怎么办?

 哪个行业性别歧视最厉害?

截至目前,我曾在四大、媒体和投资三个行业工作过。仅从我在这三个行业的经验来看,金融行业的性别歧视最厉害。

记得毕业找工作的时候,其他行业抨击四大、也是四大人常常拿来自嘲的一个现象就是“在四大,女人当男人用,男人当牲口用”。当时大家都觉得这句话说明四大的辛苦、不人性。现在看来,这句话其实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四大没有性别歧视。无论在招聘、工作分配、晋升等环节都不会专门考虑性别的问题,而我在四大期间看到的现象也确实如此。

我参与的一个IPO项目,三位合伙人有一位女性两位男性,三位高级经理有两位女性一位男性,具体到我们的项目组,长期工作的四位同事全是女性。

记得当时,一位参与项目的女性高级经理刚刚怀孕。公司还流传着一个故事,说一位女性合伙人特别的“工作狂”,快要分娩的时候还在跟客户开会,期间忽然说“不好意思,我要生孩子了”。过了几天,她就提着篮子(里面是刚生下来的小孩儿)回来上班。

由此也可以看出,无论是否结婚、生育,并不影响女性在四大当中的晋升,未育女一样可以成为很优秀的合伙人。

在杂志社工作的期间,我也没有感受到任何性别歧视,由于媒体行业在采访的过程中需要深入人心,以柔克刚,我甚至会觉得媒体行业的前台有一点“阴盛阳衰”,杂志社主编就是女性,一些担任重要岗位的编辑、记者也是女性,但整体上男女比例是均衡的,大家在一起工作也很和谐。

而到了金融机构以后,性别似乎越来越成为了一个问题。

而且据我的了解,要求应聘者为“男性,或者已婚已育女性”的部门不仅局限在后台,几乎前中后台都有这样的倾向。

最近,前台一个投资部门招聘了的新人中,除了应届毕业生还有女性以外,社会招聘的已经是清一色的男性。

一位另一个部门有两年工作经验的女性朋友,最近在跳槽时遇到了很大的困难。在北京、上海、深圳等地的同行业公司应聘时,大部分公司都明确要求应聘者为男性,五六次尝试后,她去了一家公司。据她说,这家公司本来也是只要男性,但是考虑到近期公司确实很紧缺像她这样背景的人,才破格录取。

 “我”该怎么办?

对于年少不知愁滋味的我来说,性别歧视原来只存在于报考公务员的条件当中。由于一直没有当公务员的打算,我以为,只要自己足够努力地工作就会有美好的明天。

但现实告诉我,如果想在一些性别歧视严重的行业长期工作,最佳选择不是毕业后就在职场拼杀,而是应该先结婚生子,否则30岁以后在跳槽、晋升的过程中,很可能输给一位实力相当或稍逊的男性或者一位闲暇时讲着育儿经验的女性。

一位已婚已育的女领导跟我讲,女性的事业腾飞常常是在已婚已育之后。一方面这个时候她已经积累了若干年工作经验,同时,由于有了家庭和孩子,需要面对婆媳关系、子女教育等问题,从身体到心智都会更加成熟、稳重。

诚然,已婚已育女性有自己的优势,但是如果不能给未婚女、未育女充分的机会,何来成熟稳重、经验丰富的已婚已育女性?如果企业招聘时只“取”已婚女,有多少女性会被迫止步在光明的后天之前?

话题:



0

推荐

宋燕华

宋燕华

11篇文章 7年前更新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