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作为一个财务管理专业的毕业生,一个曾经在四大工作、立志一直从事财务工作的从业人员,注册会计师考试在像我这样的很多人心中的地位可谓神圣。如果能够有朝一日全科通过,将是对自己知识和能力的一次加冕。

然而,今年的注会考试却让我很失望,而且或许这一让人失望的事情一直存在,只是今年才被大家发现。

泄题始末

9月17日中午,刚刚考完审计,就有同学跟我讲审计透题了,到了9月18日,下面这条短新闻已经在网络中铺天盖地:

“据《劳动报》报道,一向被认为考试严苛、诚信的注册会计师考试,却在今年被指泄题。昨天,是2011年注册会计师考试的最后一天。考生们纷纷在网上披露,考前网上流传的部分答案竟然被验证为真,并由此大呼考试不公平。当晚,财税专家马靖昊表示,已经与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等相关人士沟通,如果网络上反映的泄漏试题属真,一定会依法处理。”

事后,媒体进一步报道,泄题科目至少包括审计、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

其实,对于今年的考生来讲,泄题时间早有征兆。

自从报考了今年的注会考试,我和很多考生一样不再寂寞,从此被各类培训机构和个人精准定位,考前一个月,收到泄题短信的频率更加密集,作为参加考试多年的考生,这种情况还是第一次遇到。

——“独家提供2011年注册会计师试题+答案!考前确认,包您通过!”

——“注会原题已经全面解答,先看题后订购,考后通过付费,零风险!”

——“**培训机构试卷全面到位,考前给题,验后付款,选择一次,成就一生!”

作为财务管理专业的毕业生,由于道德感比较强,而且对自己备考情况比较自信(事后证明自信过度了),我没有理会过这样的电话和短信。但同时我在考虑,会不会真的泄题了?事后证明,买答案的考生果然“选择一次,成就一生”了。而像我这样没有买答案、打算靠自己的实力比武的考生,如果没考好的话,真的要“放弃一次,后悔一生”了。

前车之鉴

由于今年注会考试泄题,2008年注会考试疑似泄题的报道被公众翻了出来。我查阅了一些当时的媒体报道,看到当时的结论,让我对今年的处理结论基本不报希望了。

2008年10月24日,中注协在官网挂出答记者问,就泄题事件给出如下答复:

“本次考试结束后,有人举报称个别科目有‘泄题’之嫌。对此,我们高度重视,对考试组织各环节进行逐一排查,并组织独立专家组进行鉴定。鉴定结果表明,不存在‘泄题’问题。

我们将结合当前考试基本制度改革的进程,积极推进考试组织管理制度和考试质量保证制度的改革工作。同时,还将针对当前考前培训市场中存在某些不正当竞争的现象,研究提出整顿建议,我们也希望各培训机构,以完善考生知识结构、提升考生的胜任能力为目标,帮助考生系统全面掌握成为注册会计师应具备的知识和技能,杜绝各种误导考生的不规范行为。”

换句话说就是,我什么也没说,是你能力比较强猜中了。照此逻辑,今年泄题事件的调查结果,很可能是,我又没说,你又猜中了。

为了肃清考试秩序,中注协在本文中曾表示,“将针对当前考前培训市场中存在某些不正当竞争的现象,研究提出整顿建议……杜绝各种误导考生的不规范行为。”但是,从实际结果来看,这一承诺并未兑现,猜题、泄题风气有过之而无不及。

三问中注协

9月18日晚,备受质疑的中注协在官网挂出公告。然而,在像我这样参与了注会考试、大体了解考试制度的人来讲,仅有两段话的公告内容,却让人产生了三大疑团: 

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公告

 2011年度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9月17日至18日在全国各地举行。我们注意到,考试期间有不法分子通过网络叫卖此次注册会计师考试试题答案,严重干扰考试秩序,损害注册会计师考试的公信力。

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高度重视,立即会同有关部门开展全面调查。对于任何干扰、损害和破坏注册会计师考试的不法机构和个人,一经查实,将提交司法机关追究其法律责任。

 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

二O一一年九月十八日

1、何以确定泄题出现在开考后,而不是开考前?

公告显示,“我们注意到,考试期间有不法分子通过网络叫卖此次注册会计师考试试题答案。”网上最早爆出泄题事件是在9月17日上午,信息传播到街头巷尾是在9月18日中午,中注协发布公告是在9月18日晚间,反映时间最短半天,最多两天。刚刚开始“会同有关部门开展全面调查”的中注协,如何斩钉截铁地确认,泄题出现在“考试期间”,而非“开考之前”?

用审计准则的语言来说,对于这样一项涉及“舞弊”的特殊审计事项,中注协在作出判断前,是否已经按照审计准则的要求进行了审计?仅仅两天的时间是否足够做一次范围覆盖全国的审计工作?审计范围是否没有受到限制?是否掌握了“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以为得出“泄题出现在考试期间,而不是考试之前”这一结论的基础?

2、泄题范围多大?范围多大才算重要?

对于泄题涉及到多少门、多少题,目前尚无定论,有人说范围很小,只是几道选择题,有人说基本上是整份试卷;我想,如果存在泄题的话,范围应该不会太小。

如果一个人能够提前接触到选择题,他也应该有机会接触到计算题和简答题,毕竟所有的题目放在同一份考卷上;如果一个人要泄露考题,他应该不会仅仅满足于“通过网络叫卖”几道不值钱的选择题来牟利,肯定会把计算题和简答题这样分值非常高的题目泄露出去,卖个好价钱。

而从受众来讲,有多少考生购买了答案?如何甄别?这样的考生如何处理?如果购买答案的考生很多,是否需要重新考试?

同样用审计准则的语言来说,中注协在评价泄题事件时,如何确定重要性水平?如何确定事件影响的广泛性和重要性?到了怎样的程度才应该对于泄题事件出具否定意见、保留意见和无法表示意见?是用发现抽样(accept-reject)的方法,发现一例即为泄题事件定性,认为存在重大泄题事件?还是进行广泛系统的抽样,待确认为泄题的题目累积到题目总数或者分值的一定比例,参与到泄题当中的考生占到全部考生的一定比例,才认为存在重大错报?

3、没有内鬼,外贼如何作案?

对于这是最重要的问题,中注协在公告如此表述:

“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高度重视,立即会同有关部门开展全面调查。对于任何干扰、损害和破坏注册会计师考试的不法机构和个人,一经查实,将提交司法机关追究其法律责任。”

由此可知,中注协认为调查的对象是“任何干扰、损害和破坏注册会计师考试的不法机构和个人”,而外人,不包括自己,自己是“高度重视,立即会同有关部门开展全面调查。”

但是,没有内鬼,外贼如何作案?在中注协的主要职责中,“组织实施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赫然在列。从出题到试卷印刷、分发、安排考场,任何一个与考试相关的环节,都是由中注协组织实施的。作为主管机关的中注协如何可以轻松摆脱角色的责任?

 

2000年前后,资本市场假账横行,时任国务院总理朱镕基在视察上海、北京国家会计学院期间,为勉励注册会计师多次题词“不做假账”,更于2001年10月29日在北京国家会计学院题字:“诚信为本,操守为重,遵循准则,不做假帐。”

对于标榜“独立、客观、公正”的行业来讲,泄题事件无疑是一技响亮的耳光。

话题:



0

推荐

宋燕华

宋燕华

11篇文章 7年前更新

文章